English

造福于民的工程

1998-09-19 来源:光明日报 耿中原 摄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由于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节奏快速化、消费多元化,不断引发出养老、托幼以及家务劳动社会化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因势利导,把社区服务作为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来抓,在党、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该区的经验值得各地参考。

从“管人”到“服务人”

从“管人”到“服务人”,这是南京市玄武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定位。

拥有81平方公里土地、36.5万人口的玄武区,是南京市最大的城区。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大量“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社区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群众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过去,街道、居委会作为区级政府的“脚”,是政府各种意图的直接贯彻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各部门都在向街道增派任务,从环保、治安、教育、就业、交通、工商、计划生育,加上种种临时性任务,街道干部整天吆东喝西,疲于应付。不少人戏称“上到国务院,下到街道办,政府工作样样干”。

玄武区顺应“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大市场”的社会发展趋势,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把社区服务作为城区工作的有力“抓手”,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群众的要求,就是服务的方向。区里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玄武区社区服务业的意见》。经过10多年的努力,社区服务已由民政部门单独运作向多部门、多单位齐抓共管转变;由为常住人口服务向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社会特困人群的多层次服务转变;由过去单纯民政服务,范围较窄的便民服务向适应现代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现代型社会化服务转变;由过去政府包办、小型零散向政府社会联办、社会办、股份合作办、个人办、合资办等多样化、规模化转变;由福利无偿服务向经营性低偿或有偿服务转变;由自发状态向相对固定、有组织地开展服务转变。

“这里是玄武区市民求助中心,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讲。”一天24小时,无论何时,接通号码为3211738的电话,耳边就会传来这亲切的话语。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急事急办,求助中心摸准市民的脉搏,时刻关注着老百姓所想、所需。今年初,求助中心接到一个厦门长途,打电话的同志因出差在外,年事已高的老父亲行动不便,希望中心能帮老人到浴室洗个澡。服务人员仔细问清老人住址,立即找到离老人家最近的服务机构——梅园街道社区服务站。服务站老严马上找了一辆三轮车,带领社区志愿者把老人送到浴室洗了个热水澡。老人激动地说,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除了区服务中心,各街道也相应建立了各类服务中心(站)。“万家帮,帮万家”,锁金村街道的“万家帮”服务中心在小区里联系了100多名有各种特长的居民,借万家力,干万家事,取万家长,补万家短,排万家忧,解万家难。该街道住着一位任老师,快70岁了,是一个足球迷。今年7月,法国世界杯正踢在高潮,老人也看在兴头上,突然电视没了图像,把老人急得楼上楼下直转悠,忽然想起“万家帮”。值班人员接到情况后立即给他联系了电器维修工上门,结果三下两下就修好了,老人还赶上看下半场比赛,高兴极了。

社区医疗是玄武区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过去,群众看病,无论大病小病都奔大医院,哪怕是感冒也得挂号、看病、划价、交费、拿药,耗时费力,也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中小医院门庭冷落。玄武区通过大力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把医疗点办到了居民的家门口,方便了社区居民,也为中小医院找到了出路。

再就业的“蓄水池”

不久前,南京金贸大厦服装超市经理周晓玲来到玄武区新街口就业服务中心,提出急需招收20名员工。中心主任李兰立即从电脑中调出下岗职工的资料,马上安排面试,当天就有15名职工上岗。45岁的程晓梅从南京压力表厂下岗后,收入锐减,丈夫又因车祸身亡。望着身边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程晓梅终日以泪洗面,“自己年龄这么大,又只有初中文化,到哪里去找工作?”今年4月的一天,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新街口再就业服务中心。正巧碰到税务所来中心要人,在街道领导和中心服务人员的力荐下,她当天就当上了协税员。

新街口街道的再就业服务只是玄武区各级社区服务机构为下岗职工服务的一个缩影。区里成立了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10个街道、126个居委会全部成立了再就业指导中心,形成了全区上下联动的再就业社区服务网络。通过这个网络,3370名下岗职工重新找到了工作。

下岗职工赵志伟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成天泡在麻将桌上。爱人小李急得不得了,夫妻之间常为此吵闹、打架。小李找到所在街道再就业服务中心,对服务人员说,“我帮他登个记,你们给他找个工作,救救他吧!”当天下午,服务人员就把赵志伟安排到一家公司当送货员。一个月下来,赵志伟像换了个人似的,由于工作积极,工资当月就从420元增加到了500元,再也没有摸过麻将牌。小李感激地说:“是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挽救了我们一家。”

区里还指导特困企业“退二进三”,兴办社区服务业。南京长虹无线电厂位于玄武区黄金地段,由于行业性亏损,前年进入半停工状态。在区领导的帮助下,他们利用厂房办起了旭阳社区服务城,有大众招待所、华诚百姓超市、球类活动中心、大众娱乐舞厅等服务项目,使80%的下岗职工重新上岗,每月营业收入8万多元,人们称赞“倒了一个厂,兴起一座城”。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还加大对社区服务硬件设施的投入,使这些设施成为安排下岗职工的基地。目前全区已有社区服务中心(站)138个,从业人员近千人;兴办食杂店、家庭劳务服务等社区服务网点2467个,从业人员7800多人。玄武区的失业率目前在南京市是最低的。

造就都市文明人

城市高速发展,居住在高楼大厦中的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他们对身边的事情往往缺乏关心与了解,即使对面而居,也往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缺乏交流与沟通。玄武区把开展社区服务作为克服这一现代城市病的良药,把“无形的”精神文明建设寓于“有形的”社区服务之中。

玄武区的社区志愿者已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大军。全区在原有的2.7万人参加的“公务员”、“天平”、“白衣天使”、“夕阳红”等10支特色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基础上,今年又成立了“共产党员”、“退伍义务兵”、“下岗职工”志愿者服务队伍,人员达到3.5万,形成了“上至将军、下至百姓”的志愿者大军。各服务队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利用手中的一技之长或奉献休息时间,立足社区办好事,深入家庭做实事,涌现出了十年如一日为梅园地区居民诊病医治的全国志愿者先进个人、南京军区总医院主治医师蒲其芳;勤学苦练、精通中医,为广大市民义诊的盲人医师金民选;默默奉献,为社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九华山居委会主任张月琴;拿出6000元积蓄办起花红园少儿图书站的郭立言老人等等先进典型。家住新街口街道的郑中琦,有过“六进宫”的历史,在社区志愿服务人员的帮助下,也成为其中一员,并在流动人口管理、扶贫济困等工作上作出突出成绩,成为全国计生工作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他感慨万分地说:“我一生有过两次警车开道,一次是囚犯,一次是模范,多亏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把我拉出泥潭。”

在社区服务中心、便民利民服务总站、各行各业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了“让社区充满爱”活动,融洽了社区关系,增强了社区向心力。何先霞和丈夫一起从河南来南京打工,在新庄居委会当保洁员,去年,她不幸患上白血病,陷于绝望之中。社区服务中心知道后,发出了“社区是个大家庭”的倡议,并请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生给她免费检查,又为她联系到省中医院看专家门诊。没有钱,服务中心和小区居民纷纷慷慨解囊,为她解决了1万多元医药费。

玄武区委书记任淮这样说:“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以互助为特点的社区服务,不仅把好事做到家门口,把温暖送到居民心头,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形成了‘人人都有烦难事,玄武社区是我家’的归宿感,造就了一代新人,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做好社区服务,造福千家万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